重阳节的由来与民间风俗
《易经》中把“六”定为阴数,把“九”定为阳数,农历九月九日,日月并阳,两九相重,故而叫重阳,也叫重九。1989年,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,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,成为尊老、敬老、爱老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。 重阳节,始于战国时期,盛于汉代中原,后广泛传播至全国各地。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迫害后,戚夫人的贴身侍女贾某被逐出宫外,嫁与贫民为妻。据说贾某离宫后将此说带至民间:在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、食蓬饵、饮菊花酒,以求长寿。梁朝吴均《续齐谐记》还记载着一则故事:东汉方士弗长房对他的弟子桓景说:“九月初九你家有灾难,如果用红色的囊袋盛装茱萸,...